教育,是一場跨越時空的堅守與傳承,它如同一條涓涓河流,潤物無聲,代代滋養(yǎng)。從蒙昧到文明,教育始終高燃著燭照之火。因為理解,所以熱愛;因為熱愛,所以堅守;因為堅守,所以傳承。我的家族三代人的教育故事平凡而普通,似教育強國建設洪流中一朵小小的浪花,但明亮清澈,初心不改;激情澎湃,豪氣干云。
家族根脈,悠悠歲月筆耕情
回溯往昔,我的爺爺是一位20世紀50年代師范院校的優(yōu)秀畢業(yè)生,1952年走上了人民教師的神圣崗位。在那個物質短缺、精神匱乏的年代,他以非凡的毅力與熱情,堅守在三尺講臺上,用知識的光芒點亮了無數學子的心靈。每天清晨,當第一縷陽光穿透薄霧,照耀在鄉(xiāng)村的小道上時,爺爺早已踏上了前往學校的路途。他不僅要負責教學,還要兼顧學生們的日常生活,還常常自掏腰包,為學生們購買學習用品和必要的生活物資。歲月如梭,轉眼間幾十年過去了,爺爺已經從一個青春洋溢的青年變成了滿頭白發(fā)的老人,但他對教育事業(yè)的熱愛卻從未改變。每每回憶起講臺上的日子,爺爺常說,感謝國家給了我機會學習,我既然站在那里,就必須盡己所能,教書育人,讓更多的娃娃讀書認字,勤奮、勤奮、再勤奮。直到現(xiàn)在,爺爺還時常與老學生、老同志們相互聯(lián)系、彼此關心、互致問候,大家跨越地理的阻隔,重拾往昔的師生情、同窗誼,共同回憶往昔、分享幸福,重新搭建起了一座連接過去與現(xiàn)在的橋梁,讓教育的溫暖與力量跨越時空的界限,得以延續(xù)和發(fā)揚。
盡管隨著工作的調動,爺爺先后前往組織部、紀檢監(jiān)察等多個部門任職,但始終情系教育,難以割舍。最后一個工作崗位選擇了回歸,回到黨校工作,將黨的事業(yè)與教育事業(yè)融為一體,直至退休。
教育書寫人生,人生不舍筆墨。爺爺一直筆耕不輟,退休后加入了滄州市作家協(xié)會,寫下的《回憶馬回臺》、《無有與四有》、《情滿重陽》、《耄耋老人的手機生活》等多篇文章在各級報紙刊發(fā),通過文字,回憶往昔、感慨今朝,描繪生活、分享幸福,不僅記錄了時代的變遷,更傳遞了生活的智慧與溫情,讓教育的精神在文字間生生不息,歷久彌新。
薪火相傳,教育情懷滿庭芳
在爺爺精神的感召下,我的父母也相繼投身教育事業(yè),用各自的方式詮釋著對教育的一往情深。
我的爸爸是一名師范學校畢業(yè)生,畢業(yè)后分配到一所小學工作。盡管在三尺講臺的教師生涯比較短暫,但那段歲月成為他心中最寶貴的記憶,每當提及,眼中總閃爍著對課堂的無限眷戀、對教育的無限深情。他閑來總愛講起:“我工作第一年就代表學校說課,在全市得了獎!”那是爸爸剛踏入教育殿堂,面對嶄新的工作環(huán)境和充滿求知欲的學生們,他心中充滿了無限的憧憬和動力。為了一次說課比賽,他反復研讀教材,精心設計教學方案,力求每一個教學環(huán)節(jié)都能緊扣主題,生動有趣。夜深人靜時,辦公室里常常還亮著他那盞孤獨的臺燈,陪伴他的是厚厚的教案和滿桌的參考資料。他不斷模擬授課,調整語速、語態(tài),甚至細微到每一個手勢和表情,只為在比賽中展現(xiàn)出最佳狀態(tài)。1993年,他在省教育廳主辦的《小學生必讀》上刊發(fā)了文章,前些日子,竟然無意找了出來。三十多年,書頁已經泛黃,但锃锃鉛字依舊,他如獲至寶,喜悅之情溢于言表。聽爸爸的描述,能深切地感受到他對教育的不舍情節(jié)。直到現(xiàn)在,他又重返教育崗位,堅守著對教育事業(yè)的熱愛,時常寫些文章在各級教育刊物發(fā)表,詮釋初心,表達熱愛。
至于媽媽,就有點魯迅先生“棄醫(yī)從文”的意思了,雖然跨界到教育,但在全家中,在教育戰(zhàn)線堅持工作最久。從醫(yī)學領域到教育領域,她的選擇,與家庭的教育理念一脈相承,書寫著對職業(yè)教育價值的堅定信仰。在職業(yè)教育被大多數學生、家長不看好的時候,她懷揣著盡一份綿薄之力的想法,投身其中。她說,職業(yè)教育是一種獨特的教育類型,職業(yè)院校不是“二流學校”,每一份職業(yè)都有其獨特的價值,而教育的力量,在于喚醒學生的潛能,引導他們走向自信與成功。媽媽對教育的熱愛不僅僅體現(xiàn)在課堂上和實訓基地里,更滲透在她對學生的關心和關愛中。她經常在課后與學生談心,了解他們的思想動態(tài),引導他們樹立正確的職業(yè)觀和價值觀。在她的影響下,學生們不僅技能過硬,而且品德優(yōu)良,深受用人單位的好評�,F(xiàn)在,媽媽已經桃李滿天下。每當節(jié)假日收到來自全國各地學生的祝福和感謝時,她總會感慨萬分地說,“教會孩子們掌握一門本領、找回自信、實現(xiàn)成才,就是我工作意義的體現(xiàn)。”一路走來,她以出色的工作,表達著對教育的執(zhí)著與熱愛。
初心不改,教書育人譜新篇
“教育就是一棵樹搖動另一棵樹,一朵云推動另一朵云,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。”在祖輩與父輩的熏陶下,我內心深處種下的教育種子一直在生根發(fā)芽。懷揣著教書育人的理想,我目前就職于滄州醫(yī)學高等�?茖W校,這是首批中國特色高水平高職學校和專業(yè)建設計劃建設單位。父母全力支持,并囑咐我,教師不是一份簡單的職業(yè),肩膀上扛起的是沉甸甸的責任,是學生、家長、學校的期許,是社會對于人才的渴盼。
“隨風潛入夜,潤物細無聲。”教育對我潛移默化中的影響,是對靈魂的喚醒,對精神的塑造。作為教師隊伍的新人,雖然我目前不直接參與教學,但行政工作同樣是教育事業(yè)不可或缺的一部分。良好的行政管理是保障教學質量、提升學校整體水平的重要基石,要始終將服務師生、服務教學作為自己的工作宗旨,努力為師生們創(chuàng)造一個更加和諧、高效的學習和工作環(huán)境。同時,更要關心師生的思想動態(tài)和生活狀況,經常與他們溝通交流,傾聽他們的意見和建議,只有真正了解師生的需求和困惑,才能更好地為他們服務,推動教育事業(yè)的不斷發(fā)展。
展望未來,教育之路共前行
習近平總書記強調,“建設政治素質過硬、業(yè)務能力精湛、育人水平高超的高素質教師隊伍是大學建設的基礎性工作”。在學校的這片沃土上,我不僅致力于專業(yè)知識的傳授學習,更將立德樹人作為自己的使命與擔當。我從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教育的相關論述中堅定信仰,明確方向,汲取力量,深知教師不僅是智慧之光的傳遞者,更是學生心靈的燈塔,引領他們航行于人生的廣闊海域。我堅持把理想信念內化于心、外化于行,牢記為黨育人、為國育才的初心使命,永遠聽黨話、跟黨走。我大力弘揚教育家精神,深研細悟專業(yè)技能,堅決做到言傳身教、因材施教、樂教善教。我時刻以優(yōu)秀教師的標準自我鞭策,力求在言傳身教中,讓學生感受到教育的溫暖與力量,為學生樹立做人、做事、做學問的榜樣。
在新的起點上,我將繼續(xù)秉承家族的教育情懷,以更加飽滿的熱情和堅定的信念,投身于教育事業(yè)之中。我將緊跟時代步伐,不斷提升自己的專業(yè)素養(yǎng)與教育能力,努力成為學生成長道路上的良師益友,為培養(yǎng)更多德智體美勞全面發(fā)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貢獻自己的力量。在這條與教育相伴的旅途中,我將不忘初心、牢記使命,讓教育的光芒照亮更多人的未來。
呂修平 滄州醫(yī)學高等�?茖W校教師